嘉峪關關城里的門畫
  • 時間:2024-02-09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嘉峪關關城一角

  張曉燕

  門畫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民俗藝術形式,也叫“門神”,含有“御兇”的意思。門畫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年節(jié)風俗的演變而衍生形成的一種民間特殊的象征性裝飾藝術。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后來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巍峨高聳、舉世聞名的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一座極其重要的軍事關隘。然而,當人們真正地走進嘉峪關,在這座龐大的建筑群里穿行,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有著太多的人間煙火味道,太多的世間溫情。

  在嘉峪關關城里十四座大大小小的樓閣上,繪制有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就有七位是作為門神的形象出現(xiàn)的。門神中的諸多形象,很多是民間約定俗成的粉本。有些來自民間傳說,有些來自神話故事,有些則是添加了人們的期望和寄托之后而創(chuàng)造刻畫出的形象,故而并不是所有門神形象都完全符合歷史史實。

  天下雄關,城內(nèi)有城、重城并守、雕梁畫棟、斗拱飛揚。每一座關樓,每一幅油飾彩畫,每一道門上描繪的人物都飽含著關上的無數(shù)將士、關內(nèi)萬千百姓及過關的商賈販客對和平的祈愿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秦瓊?敬德

  嘉峪關關城內(nèi)城東西馬道上的門神——秦瓊和敬德

秦瓊

敬德

  在我國民間,老百姓認為門神是守衛(wèi)門戶的神靈,有著驅(qū)邪安宅、招納吉祥的作用。明清時期,小說就像唐詩宋詞一樣深入群眾,尤其《西游記》更是家喻戶曉。據(jù)《西游記》描寫: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王犯了天條,玉皇大帝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jiān)斬老龍。老龍托夢給唐太宗懇求為他說情,唐太宗滿口答應。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徵入朝,想盡各種辦法把魏徵留下來,最后讓魏徵同他下圍棋。不料正值午時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夢里奉玉皇大帝之命把老龍斬殺了。老龍怨恨唐太宗言而無信,天天到宮里來鬧。魏徵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鬧了。唐太宗體念他們夜晚守門辛苦,就叫畫家畫了兩人之像貼在宮門口,結果照樣管用。在清代小說《隋唐演義》中也有類似記錄。于是,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瓊與尉遲恭便成了門神。

  秦瓊和敬德作為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深受很多老百姓的喜歡,皆持短兵刃,秦瓊的武器是瓦面金锏,尉遲恭的武器是水磨竹節(jié)鋼鞭。史書中記載秦瓊與敬德的樣貌高大威猛,甚至有些“面目猙獰”的特點,這無疑與門神的特點是十分吻合的。尤其敬德,他原名尉遲敬德,據(jù)傳祖上是鮮卑族人,由于其血統(tǒng)和沙場歷練,他雄壯威武,眼大如珠、面黑似炭,真是兇神惡煞。雖然面貌特征威嚴,但二人均是忠君愛國的英勇大將,后來雙雙列入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這也是很多被供奉為門神的其他人物所不能比擬的,也是800多年以來二人被老百姓供奉為門神的真正原因。

  在嘉峪關關城內(nèi)城的東西馬道門上畫的門神皆是秦瓊和敬德,儼然一副威武霸氣、不可侵犯的模樣,令來犯之敵望而生畏。嘉峪關是邊陲重地,在這里畫秦瓊和敬德作為門神,借他們兩位的神威守護雄關,使這座關城更增添了幾分威武與雄壯!

  比干

  嘉峪關光華樓柔遠樓上的門神——比干

  在嘉峪關內(nèi)城的東西二樓:光華樓和柔遠樓門上的門神身著文官服飾,左手執(zhí)如意,右手托寶珠,是比干的形象,屬于文財神中的類別。

  比干也稱為祿神。據(jù)傳說,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是一位忠義之臣。時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失政。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紂王聽信妲己妖言,制造酷刑,殺戮諫臣。鹿臺完工后,紂王聽信妲己謊言,欲會見仙姬、仙子。妲己夜請軒轅墳內(nèi)眾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臺赴宴,迷惑紂王。席上,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紂王叔比干宴后將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比干便與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狐貍燒死。妲己深恨比干,誓挖其心。比干生性耿直忠誠,公正無私,心被挖空后成了無心之人。正是因為無心無向,辦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為財神。傳說在比干蔭佑下做買賣的人,無偏無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騙,所以比干廣為世人所傳頌和敬奉。

  傳說比干死后被封為文曲星,封神后,負責天下讀書人命運的比干,受人們追捧,家里有學子的就喜歡請比干為自家門神,誠心敬奉,希望保佑學子金榜題名。因此在嘉峪關關城最西面的主樓——嘉峪關樓的門上,人們看到的門神畫像和光華樓、柔遠樓的門神畫像衣著面貌相同,但右手卻沒有托寶珠,僅僅左手執(zhí)如意,原因大抵如此。

  嘉峪關這座繁華的“絲路海關”,曾經(jīng)是“使者相望于道”,駝鈴叮當、商賈云集,來自內(nèi)地的商賈穿行絲路通商關外,帶著對家中妻兒的牽掛,踏上漫漫西域之路;胡商販客也帶著各種藥材珍寶由此進入邊境互市貿(mào)易,充滿了新奇和對財富的渴望。那么,這樣熱鬧的一座邊城里,又怎能少得了財神的護佑呢!

  蘇東坡

  文昌閣一樓北側耳房的門神——蘇東坡

左右兩側門畫為蘇東坡

  在文昌閣一樓北側門上左邊畫的人物是蘇東坡。在門神中也有雜類的類型,此處以蘇東坡作門神,就是屬于雜類中的一種,通常表現(xiàn)歷史人物及經(jīng)典場景。圖案中左側表現(xiàn)的場景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背鲎浴抖L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詞作。上片寫雨中前行的心態(tài),下片寫雨后作者所見所感,全詞體現(xiàn)作者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我有蓑衣不懼煙雨。

  右側畫的則是蘇東坡乘船出行,于江上寫詩的畫面。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蘇軾從眉山赴汴京途中,乘船經(jīng)過荊州時,看到兩岸山景美如畫,于是創(chuàng)作了一首《江上看山》的詩作,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主要描寫的內(nèi)容,是蘇軾從江上看山的美麗圖景。全詩最值得令人叫絕的地方,便是開頭兩句“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shù)百群”,這樣的比喻,讓蘇軾所描繪的兩岸山景變得奇趣盎然。

  據(jù)記載,嘉峪關外城中的文昌閣,明清時是文官辦公的場所,到了清末時成為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以詩會友之地,大文豪蘇軾的形象出現(xiàn)在這里,可謂是十分貼切。

  蘇武

  文昌閣一樓南側耳房的門神——蘇武

蘇武

  文昌閣一樓南側耳房朝西開門,門上左右兩側都畫的是蘇武,左側表現(xiàn)的是《蘇武牧羊》的場景。西漢時,漢武帝派大臣蘇武等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單于修好,由于漢朝降將鍭侯王的反叛,單于大怒,扣押了蘇武等人,勸其投降。蘇武寧死不屈,堅決不降,被迫淪為匈奴的奴隸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漢朝。《漢書·蘇武傳》記載:“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睆奶K武身上,我們看到了他面對威逼利誘,忠心耿耿,不畏強權,忠貞不屈,忠君愛國的精神。

  古代鎮(zhèn)守嘉峪關的將士們,哪一個不是懷著“不悲鏡里容顏瘦,竊喜心頭疆域?qū)挕钡闹艺\和奉獻精神!哪一個不是“駐守疆場數(shù)年,帷幄重撫刀環(huán)”!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歷代傳承的民族精神、愛國精神,亦是長城精神閃現(xiàn)的耀眼光茫!

  姜太公

  文昌閣一樓南側耳房的門神——姜太公

  姜太公

  文昌閣一樓南側耳房門上右側繪制的是《姜太公釣魚》的場景?!敖烎~——愿者上鉤”的歇后語被人們所熟知,姜太公釣魚是發(fā)生于商周時期的神話傳說。相傳,商紂王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并且還不用魚餌,但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不用魚餌釣魚,覺得這是奇人,于是主動跟他交談,發(fā)現(xiàn)這真是有用之才,于是招入帳下。后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tǒng)治,建立了周朝。

  姜太公又稱姜尚,字子牙,是周傾商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和周朝的開國元勛,也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中國古代有影響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被稱為“周師齊祖”“百家宗師”,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表面意思是姜太公釣魚,不是為了魚,而是期待有識之士的認可。而現(xiàn)在則用來表示尋找志同道合、心甘情愿合作的人。

  明清時,嘉峪關外風云激蕩的政治局勢、復雜多變的對外關系,也真的需要真誠合作之友鄰。

  李廣

  嘉峪關西羅城馬道門左側門神——李廣

《李廣射虎》

  李廣,西漢時期名將,秦朝名將李信的后代。通常人們所熟知的他的形象是持弓的,但也有記載他用的是“古越劍”,傳說此劍乃托塔天王之物,遺落人間,被飛將軍李廣所得。劍長五尺三寸,看似無光,卻鋒芒逼人。

  在嘉峪關西羅城馬道右側門上繪制的則是《李廣射虎》,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崩顝V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李廣家族世代接受仆射這一官職,老家在槐里,后遷徙到成紀,并且世代傳習射箭。

  唐代詩人盧綸曾在《和張仆射塞下曲》中寫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边@首千古名詩,記述了漢代名將李廣的傳奇故事。

嘉峪關關城(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嘉峪關早在漢代已經(jīng)開始設防,是出入西域必經(jīng)之地,遙想當年,多少漢代名將從嘉峪關這條咽喉要道西出西域,留下了永載史冊的千古事跡。

  嘉峪關關城是典型的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同時也是我國北方傳統(tǒng)建筑的代表。其建筑風格既具古代官式建筑的標準,又帶有明顯的西北地區(qū)的地方特色。600多年來,隨著其歷史地位和作用的更迭變化,建筑形制、特點及彩畫也在幾經(jīng)修繕后最終定格。

  明清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彩畫發(fā)展的鼎盛期,新的題材不斷涌現(xiàn),表現(xiàn)手段不斷豐富,于是在嘉峪關關城里,人們得以看到包括門神及其他裝飾性的、豐富的、五彩繽紛的彩畫內(nèi)容。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