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哈薩克族
  • 發(fā)布人:admin
  • 時間:2009-04-30
  • 點擊:213
  • 來源: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北緣,甘、青、新三省區(qū)的交界地帶,呈東西向狹長分布。巍峨挺拔,高達5000米以上的阿爾金山東脈、當金山脈和祁連山地西脈橫貫全境,山脈南北的兩側(cè)有海子、前山和哈爾騰三大遼闊豐美的高山型河谷草原,具有典型的溫帶干旱草原氣候。大哈爾騰河、小哈爾騰河、安南壩河三條涓涓溪流來自銀裝素裹的冰山山巒,滋潤著浩瀚坦蕩的遼闊草原。獨特的草原環(huán)境為哈薩克牧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息條件。

    “哈薩克”意為“廣袤草原上勇敢的、追求自由的人們”。阿克塞哈薩克族為新疆哈薩克族的一部分,她是由古代烏孫、突厥、契丹、蒙古等許多游牧或半游牧部落長期聚居在一起而融合成的一個民族。

    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習俗

    哈薩克族在形成過程中,深受多種宗教影響,因而除了伊斯蘭教的三大宗教節(jié)日外,還有自己獨特的民族節(jié)日。

    那吾魯孜節(jié):那吾魯孜節(jié)為哈薩克語的音譯,含有送舊迎新,預祝豐收之意。它是使用自古相傳的十二肖像紀年法,將每年晝夜等長的春分日定為傳統(tǒng)節(jié)日。過那吾魯孜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把牛肉、羊肉、大米、小米、大麥、小麥、奶疙瘩等七種原料混在一起,做成“庫吉”,與前來祝賀的親友共同享用,并舉行各種慶?;顒印?/p>

    阿肯彈唱會:“阿肯”是哈薩克語的音譯,意指民間優(yōu)秀詩人和歌手。每年盛夏季節(jié),各地選出知識淵博、才思敏捷、能彈會唱、出口成章的優(yōu)秀阿肯薈萃一堂,舉行盛大的阿肯彈唱會,以慶祝一年游牧后的相會。

    民族飲食與服飾

    長年以牧畜為生的哈薩克牧民以牛、羊肉和奶子為主食,喜歡吃馕和抓飯,其次有酸奶子和酸奶疙瘩;不大吃青菜,但喜歡吃蔥。哈薩克人習慣在春、夏吃羊羔肉,秋季宰大牲口,熏冬肉,制成馬腸。獨特的民族飲食為其游牧生活的真實反映。

    馬奶酒:“奶子是哈薩克人的糧食”。哈薩克人民對奶制品有特殊的偏愛和加工方法,其中,馬奶酒(合木孜)為哈薩克牧民的名貴飲料和待客的上乘佳品。其制作方法是:將新擠的馬奶盛在沙巴(用大牲畜皮制的釀袋)之中,加入適量發(fā)酵的乳餅,不斷用奶杵加以攪拌,使之發(fā)酵,釀成半透明、略帶酸味的馬奶酒即可飲用。其味甘淳,芳香濃郁,清涼可口。多飲不僅解乏解渴,渾身清爽,飄然欲仙 ;而且對支氣管炎、肺結(jié)核、氣喘、神經(jīng)衰弱等病有一定療效。

    奶茶:哈薩克族牧民不論男女老幼都愛喝茶。奶茶已成為他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娘嬃稀T诎镜脻忉壍拇u茶或茯茶內(nèi)加入少量食鹽,再加上鮮奶可制成奶茶。如果加放丁香、胡椒等佐料,則奶茶色香俱佳,清涼可口。哈薩克牧民常用奶茶招待客人,如客人不喝,是對主人的不敬。喝足之后,用手蓋住碗口,主人就不再舔茶了。

    哈薩克族牧民長期與馬、羊為伍,因而肥大結(jié)實的皮毛衣褲為其主要服飾。男牧民冬季穿狐皮或羊皮制成的皮衣皮褲,褲角袖口都繡有美觀大方的花紋和圖案。頭戴四棱硬頂帽或尖頂帽,里層為皮毛,外層綢緞,頭頂飾以貓頭鷹毛,兩側(cè)有耳扇,后有長尾扇。足登絨布鑲邊的氈襪,和高達膝蓋的長腰皮鞋,腰扎嵌有銀制花紋的牛皮腰帶,佩帶小刀,顯得英俊瀟灑。夏天則剃光頭,扎“持特”三角頭巾,身著寬大的布衣,足登襯有裹腳布的包頭底跟薄底鞋,富有民族特色。

    哈薩克族婦女服飾更是色彩艷麗,種類繁多。姑娘頭戴一種叫“塔哈亞”的硬殼帽,下沿大,上沿小,帽頂有彩線繡花和鑲珠圖案。有的也戴一種叫“標爾克”的綢、布、水獺皮作的圓帽,綴以彩、瑪瑙,顯得婀娜多姿。在出嫁時則戴“沙吾克烈”帽,這種帽子用氈子做成,外面是繡有花紋的布,絨或綢緞,用金銀珠寶等裝飾,帽子上方還有一串串垂珠?;楹笠荒?,換戴花頭巾。

    另外,哈薩克姑娘和年輕婦女多穿袖子上繡花,下擺多褶的連衣裙,外穿坎肩式半截袖的長襟袷袢。腳登長統(tǒng)皮鞋。顯得干練、輕盈、俊俏、大方。

    文學、曲藝與體育

    哈薩克族有源遠流長的文學藝術(shù)。不論是優(yōu)美動聽的民歌,還是傳世不衰的口頭詩章,這些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文學都反映了哈薩克族人民豪放的民族性格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哈薩克族民間文學有神話、故事、詩歌、對唱、諺語、寓言、急吟、史詩等多種形式,而以詩歌最為流行。

    在馬背上長大哈薩克牧民具有熱情奔放的性格和驃悍豪邁的氣慨,民族體育豐富多彩。僅馬上運動就有叼羊,姑娘追、賽馬、套馬、馬上摔跤、跑馬射擊、飛馬撿手絹、馬上拔河等多種形式,還有蕩秋千、兩人頂腳技巧、兩人翻跟頭等十多種項目,富有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

    叼羊:是哈薩克牧民在秋季牧場或婚禮慶典上舉行的一種驚險而緊張的馬上運動。比賽時雙方各出場數(shù)十名,甚至上百名優(yōu)秀選手。一位長者把宰殺的山羊割去頭、蹄,在水里浸泡片刻或往羊肚里灌些水,使羊皮堅韌耐撕,然后扎緊食道,放在二三百米處。待主持人一聲令下,騎手們向前飛馳,并欠身倒掛,迅即將羊叼起,橫在馬鞍上,用腿壓著,策馬奔向目的地。
這時,未得手的幾十名騎手會窮追不舍,奮力堵截。一場你搶我奪,難解難分的叼羊拉鋸戰(zhàn)經(jīng)久不息。兩隊都有沖群叼奪、掩護馱循和追趕阻擋等嚴密分工。叼得山羊的騎手只有在同伴的密切配合和左右護衛(wèi)下沖擊重圍,并將羊投向被豎起的大車輪上方算獲勝。因此,這種扣人心弦的比賽既是騎術(shù)與力量的角逐,又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獲勝的騎手將叼到的山羊送到某家氈房,那將會給這家主人帶來莫大的榮幸。主人將羊煮好,殷情款待客人,獲勝者自然會受到主人的熱忱歡迎。他們認為,吃到這只羊肉的人會交好運,祛疾病。

    姑娘追:哈薩克語叫“克孜庫瓦爾”,是一種饒有風趣的馬上運動和青年男女通向愛情之路的橋梁。每逢慶典或喜慶節(jié)日,對對青年男女身著艷麗的服裝,在規(guī)定里程內(nèi)向指定地點并轡徐進這時,小伙子可以向姑娘盡情逗趣或表達愛慕之情,姑娘則耐心靜聽,不嗔不怒.一到預定地點,小伙子回馬急馳,姑娘則策馬揚鞭,窮追不舍,熱情的觀眾吶喊助威.這時,如果姑娘有情,則虛幌一鞭;否則,姑娘想“懲罰”小伙子的調(diào)笑,小伙子免不了挨皮肉之苦,如果追不上,就算小伙子勝利了。

    賽馬:哈薩克族的賽馬活動是在10-15歲的兒童中進行的,哈薩克族中有“英雄靠駿馬,飛鳥靠翅膀”的諺語,因此,在賽前兩三個月,將預選好的良馬飼以精料。臨賽前將馬的鬃、尾梳成辮,在尾上綴以貓頭鷹的羽毛,馬戴輕便轡頭,并搭鞍墊。小騎手們騎馬在起跑線上等候。比賽信號一響,小騎手們立即握韁揚鞭,似離弦之箭,飛馳向前,力爭第一。如有100匹馬參加比較,前51名將得到獎賞。勇敢的騎手和他心愛的駿馬,都會受到牧民們的贊賞。
 

上一篇:皮影戲